双减五项管理五项管理

双减五项管理

热门资讯

  • 暂无资讯

新集乡中心学校作业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2-05-24 10:23 栏目:五项管理 发布单位:彭阳县新集乡中心学校 点击量:1578 【公开】

作业是检测教师教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中介,是师生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强质量管理,规范对学生作业的管理,根据有关课改精神以及相关管理条例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 作业布置

1、 每学期教研组内教师应该开展作业专题研究活动,对教材上的作业进行具体研究,确定学期内的作业范围、 作业要求等基本内容。

2、 教师在布置作业前一般先将作业做一遍,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 和“选做作业”,作业布置应根据学生的学情,为学生精心选择作业, 作业要保证基础性和时效性,杜绝机械重复的作业。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和学习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为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创设不同的作业空间。

3、作业的形式应该多 样化,要根据学科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探索作业的形式,可将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外实践作业等,学生可采用 书面、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完成。

4、学生的课堂作业一定要适量适度,一般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十分钟左右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课堂作业在课内时间完成。其中数学作业应该一天一练,语文作业一课一练,大作文每学期 68 篇。

5、语数英等学科教师要协调好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 三四年级不超过半小时, 五六年级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

6 、严禁教师将书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二、 作业书写

7、一二年级学生用 铅笔书写作业,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用钢笔、圆珠笔等书写作业。

8、教师应该根据作业的特点规定相应的书写格式,作业书写应该强调格式规范,书写整洁,作业本干净卫生。学生作业做错需重写的, 可在错题前面打“ #”。作业应该书写题号,每一个大题之间留下一定的距离。

9 、班级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作业展示,发挥学生之间作业的传帮带作用 。

三、 作业批改

10 、 提倡学生作业面批制,通过面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改。 教师对学困生的作业进行当面批改,当面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更正,加强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及时指导。

11、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一般采用 “等级与激励性语言”相结合的形式,也可采用“五星” 等形式。教师在等级评价等基础上,应该用 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引 导学生,特别是习作(作文、日记等)、美术等一些创作性的作业,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来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与激励作用 。

12 、 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批改时一律用 红笔,对正确的作业采用 打“√” 等形式,对于学生作业中特别精彩的地方,可采用 其他符号或者语言进行提示鼓励。 同时教师对具有创造性、独特性的作业应该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13、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一般在错误的地方用“ ” 或者“? ” 等形式指出来, 一般不采用 “× ”来指出错误的地方,对于书写明显书写错误的地方,教师应该在学生错误的地方将正确的答案书写表示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14、 对于学生作业中错误的地方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学生在改错前标注“订正” 二字,然后按照作业的基本要求书写,教师及时对学生订正的作业进行批改。

15、对习 作的批改要有眉批、尾批,对习作中优美语句用 “ ” 标出,批改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在批改中既有对学生习作格式、语言等方面的评价,也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鼓励性评价。

16、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业,教师应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既要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再评价,同时应该对学生的评价做出再评价。学生的作文一学期相互批改不超过两次。

17、 作业应该及时批改,作文一般在一周内 批改完成外,其他作业一般在当天批改。

18、 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关记录,特别是对有独创性和有普遍性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作为讲解和辅导的依据。

19、 注重家庭作业、 双休作业和假期作业的布置与评价。原则上双休作业和假期作业注重能力作业和有弹性的作业,让学生多 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类作业上交时一律家长签字。

四、 三本( 课本、作业本、练习本)

20、指导学生对“三本”的使用 和保护,低年级课本的描红;高年级课本的应用 ,要指导学生勾划和记录。作业本要保持整洁、 整齐。

五、考试

根据教育局、中心学校的指示精神,小学每学期举行两次大型考试期中、期末考试。考试过程中要组织严密,认真阅卷,一律等级评价学生,不给学生排名次,不给教师排名次。考试结束后,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街道     联系邮箱:pyxjzx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