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次质量监测由县教体局统一组织,监测点主考由各初级中学和中心学校、城区小学的校长担任,并全县轮换;副主考由监测点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各监测点要按照监测文件要求统一组织监测。监测前要召开工作会和培训会,确保质量监测的工作有序规范进行。
2.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监测工作,成立监测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三个“严禁”:严禁监测员在工作期间带手机进入监测教室;严禁非考务人员进入监测教室;严禁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学生替考。监测员和考务人员出入监测教室时要佩戴贴有本人照片的工作证。
3.监测教室布置:每个监测教室原则上按30人编排(有个别监测点可根据实际情况编排),单人单桌,黑板上统一写上:

提醒监测员进入监测教室后,将黑板上划线部分个人信息填写完整,下一场监测时及时更改相应信息。监测教室的后门在开考15分钟后必须开启,期间前后门必须同时敞开。监测教室门封签由各监测点自制。
4.监测点对试卷要严加管理,作好防盗、防火、防水和保密工作。监测期间除试题保管员和监测员外,其他人员不许接触试题。试卷要存放在安全的专柜中,贴密封条,上双锁,巡视员带的锁具钥匙由巡视员本人保管,学校锁具钥匙由学校试题保管员保管。若监测教室出现试卷(答题卡)份数不够,或试卷(答题卡)有缺损、缺页、试题看不清等情况,监测员要及时向主考汇报,再由巡视员汇报县考务组,经登记备案后,由主考会同巡视员启封发放备用卷(答题卡),将数量等同的问题试卷(答题卡)和剩余备用卷(答题卡)装入备用试卷袋(答题卡袋)密封签字。开考15分钟后,备用卷(答题卡)放入试题柜中上锁,并贴上封签(教体局统一下发)。
5.答题卡选择题及部分判断正误题答案选项需要用2B铅笔填涂,请各学校提前通知学生备好2B铅笔并做好适应性模拟训练。草稿纸由各监测点按照学科特点为学生统一准备。
6.司钟及相关要求:每场监测原则上司钟共四次,第一次:监测前10分钟,组织学生入场;第二次:监测前5分钟,当众启封试卷袋和答题卡袋,清点试卷和答题卡份数,并查验是否有空白、破损等质量问题,有问题及时联系解决,无问题分发试卷和答题卡,指导学生填写有关信息;第三次:监测开始;第四次:监测结束。每场开考15分钟后禁止迟到考生入场,结束前15分钟考生方可交卷离场,结束前15分钟,监测员给学生提示:距离监测结束剩15分钟时间,请大家把草稿纸上的答案尽快写到试卷(答题卡)答题区。个别监测点无挂钟的考室,监测点在监测结束前15分钟可加一次钟声(但必须给监考教师和考生说明)。
7.监测开始后,两名监测员在教室一前一后,不要在走道频繁走动,严禁看书、看报、交谈等做与监测无关的事。坚决杜绝监测员将手机带入监测教室。
8.监测期间,巡视员要做好监测教室巡查和监督工作,协同主考对违纪舞弊的考生和不按要求履行职责的监测员进行处理,并向县考务组报告。提醒监测点考务人员逐个检查监测教室,在缺考答题卡上填涂“缺考”一栏,并加盖缺考章,填写考场记录单。
9.监测卷和答题卡封装。每科监测结束后,监测教师将试卷和答题卡分别按小号在上、大号在下的顺序整理好,经考务办公室工作人员验收后分别装入试卷袋和答题卡袋,同时当面用封签封住袋口,然后带上验收单将试卷袋和答题卡袋交于试题保管处。整个监测结束后,由考点主考和巡视员在答题卡袋封签上签字。监测点记录单经主考及巡视员签字后连同监测教室记录单一同交回县考务组。监测教室记录单按监测教室顺序整理,分年级、分学科装订。
10.各监测点要做好服务和安保工作,要设立领队休息室,带队教师必须在领队休息室坐班,不得进入考务办公室和监测教室。各学校带队教师要密切关注缺考和迟到学生动向,切实履行好领队职责。同时,要净化监测教室周围环境,监测期间不许闲杂人员在监测教室周围逗留。
11.各监测点要制定监测应急预案,遇到紧急或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12.各监测点要在学校大门口或校园显眼位置,张贴或标注:监测教室、领队休息室、厕所、应急避难场所等位置的平面图。
13.其它未尽事宜各监测点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要求。